十多年来,我们一直专注于高品质钛材料的生产
钛复合材料凭借军工领域积累的高强度、耐腐蚀技术优势,已在海洋工程防腐领域实现规模化民用转型,以下为核心进展与应用场景:
一、军工技术民用化的核心突破
1、极端环境适应性
万米级耐压能力:Ti-6Al-4V ELI合金载人舱成功应用于“奋斗者”号深潜器,承受马里亚纳海沟1100MPa超高压。
全海深耐蚀性:Ti31钛板在0-11000米深度腐蚀速率≤0.001mm/年,无点蚀/缝隙腐蚀风险,寿命比不锈钢提升10倍。
2、轻量化与经济性
密度/强度比优化:钛合金密度仅4.5g/cm³,抗拉强度达900-1176MPa,显著降低海洋平台结构自重。
成本控制突破:Ti31钛板单价降至380元/kg,规模化生产推动民用普及。
二、规模化应用场景与实效
海水淡化:多级蒸发器钛加热管,耐受90℃高盐海水冲刷,设备寿命延长至30年;
海洋油气平台:钛制换热器/钻探管/高压立管,抗硫化物腐蚀,钻探管寿命为钢制品的10倍;
深海养殖装备:钛合金网箱框架与连接件,抵御生物附着腐蚀,维护成本降低40%;
滨海电站:钛冷凝管及海水循环系统,解决氯离子应力腐蚀,故障率下降70%;
三、全产业链升级路径
1、制造工艺革新
真空自耗熔炼+梯度控轧技术解决Ti80厚板心部韧性难题,保障舰船声呐导流罩性能。
窄间隙电子束焊提升焊接效率,焊缝强度系数≥0.92。
2、国产替代进程
Ti80宽幅板打破国外垄断,支撑深海工作站耐压壳体国产化。
2025年国内产能覆盖万米级深潜器全钛化需求。
3、智能化运维
钛设备集成腐蚀监测传感器,实时传输数据至物联网平台。